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,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、指导原则与实践路径,特别是再次强调“必须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,为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、坚决打赢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通过深入学习领会,我对这一战略部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。
一、深刻领会“三不腐”一体推进的系统性、整体性,把握其内在逻辑与辩证关系。
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并非三个孤立环节,而是一个有机整体,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,体现了系统施治、标本兼治的治理智慧。
一是“不敢腐”是前提,重在震慑与惩戒。 通过严厉惩治和强大威慑,让意欲腐败者心存戒惧、收敛收手。这是治标之举,为“不能腐”“不想腐”创造条件。没有严格的执纪执法形成强大震慑,教育和制度就会如同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 二是“不能腐”是关键,重在制约与监督。 通过完善制度机制、强化监督制约,扎紧制度笼子,规范权力运行,让腐败机会无处可寻、腐败行为难以得逞。这是治本之策,巩固“不敢腐”“不想腐”的成果。制度的缺失和执行的软弱会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,削弱惩治和教育的效力。 三是“不想腐”是根本,重在觉悟与自律。 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、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,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,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机。这是固本之基,实现“不敢腐”“不能腐”的升华。思想防线一旦崩溃,再严厉的惩戒和再严密的制度也可能被突破。三者有机统一,必须同向发力、同时发力、综合发力,形成叠加效应,才能达到系统施治、常态长效的目标。
二、准确把握深化标本兼治、系统施治的实践要求,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“对症下药、精准施治、多措并举”,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精准识别腐败问题的新特征、新动向,不断提升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一是在“惩”上持续加压,保持“不敢腐”的震慑效应。 对反复发作的老问题、新出现的变异问题,都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决不姑息。要精准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,同时聚焦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,深化整治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,坚决清理风险隐患。二是在“治”上更加深化,强化“不能腐”的约束能力。 要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点、内部管理的薄弱点、问题易发的风险点,不断完善法规制度,堵塞监管漏洞,压缩自由裁量空间。要强化对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的监督,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要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,形成监督合力。三是在“防”上巩固提升,筑牢“不想腐”的思想根基。 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、固本培元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要注重家风建设,警示教育常态化,用典型案例当头棒喝,让党员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
三、切实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、长效化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。
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方向指引,更是行动号令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必须将学习领会的精神实质转化为推动工作、廉洁自律的实际行动。
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,深化思想认识。 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、复杂性、艰巨性,始终保持清醒头脑,坚决摒弃“松劲歇脚、疲劳厌战”的情绪,以实际行动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二是要立足本职岗位,积极担当作为。 将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,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,自觉接受监督,规范行使权力。同时,要积极建言献策,参与推动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完善。三是要加强自我修炼,永葆清廉本色。 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,慎独慎微慎始慎终,不断锤炼党性修养,提升道德境界,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,做到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。
总之,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、思想深邃,是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。我们必须持续深入学习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,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,为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。